不负青春 服务冬奥
经过报名、面试、培训的层层考核,我非常荣幸能够正式成为首都体育馆新闻运行专业志愿者,于2022年1月23日至2月20日为北京冬奥会提供志愿服务。
左侧为粟靖淳
首体新闻运行专业志愿者主要负责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字记者提供帮助,辅助他们顺利完成短道速滑和花样滑冰两项奥运赛事的报道。工作场景有文字记者工作间、媒体看台席、媒体休息室、文字混采区、新闻发布厅五类,包含首都体育馆(主馆)、花滑训练馆、短道速滑训练馆三个场馆。除了按照不同工作区域的规定管理和辅助记者,我们还需要完成引导问询、防疫提醒、清洁整理、提供信息、通行管控、联络班车等多方面的服务。志愿者的工作内容看似简单平淡,但经过二十余天的上岗锻炼,我不仅增长了见识、提升了处理问题的能力、更收获了对本次志愿服务的深刻体会。
作为一个几乎不看体育比赛的人,我第一次被体育竞技的魅力所打动。运动员们努力拼搏、坚持不懈、友好互动,身体力行诠释着“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精神。我国在短道速滑混合团体接力中斩获首金,当时身处采访区的我听见场内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转播屏幕上是中国队展开五星红旗绕场一周的画面,霎时心中热血澎湃。男子五千米接力的预决赛虽然都有队员遗憾摔倒,但运动员第一时间完成接力奋起直追,坚持滑完最后一程的精神也赢得了场内此起彼伏的掌声。中国队在女子三千米接力中获得铜牌,与荷兰队、韩国队在颁奖台上合照互动,呈现了体育带来的团结友好氛围。花滑运动员金博洋为国出战团体赛和男单,最终找回状态并突破了本赛季个人最佳,而两届男单奥运金牌得主羽生结弦不惧压力坚持挑战4A,即使摔倒也从容不迫地高质量完成了比赛……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虽然比赛总有遗憾,但每一位运动员顶住压力、无愧努力、坚持不懈的拼搏精神都令人敬佩。
作为志愿者,我也在工作中对这一身份有了更深的理解。虽然早晚班志愿者常常迎着月亮出发、披着星辰归来,虽然并不是每场比赛都有机会亲临现场,虽然有时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虽然连续的工作排班偶有疲惫,但全体志愿者服从安排,用专业素养应对突发状况,保质保量地完成每一天的上岗任务,既默默做着冬奥的一颗螺丝钉,也享受着盛会的每一分一秒。记得某次上岗,荷兰记者联系的出租车因不熟悉路线而迟迟未到,我和志愿者伙伴一边和司机沟通路线,一边陪记者聊天,上车前他们赠送给我们荷兰队的徽章表示感谢,我们也回赠了冬奥会官方口罩。看着焦急的记者顺利上车,我第一次体会到志愿服务被需要和肯定的成就感。赛程最后一天,许多记者离开时都友好地说再见,向我们表示感谢,志愿者这个身份的意义或许就在于此。
最后,我最深刻的感受是见证了国际视野下祖国的安定繁荣。2月4日,我同美国的一位新闻官聊到晚上即将举行的冬奥会开幕式,他激动地说08年夏奥会开幕式是他见过的最棒的开幕式,今晚的冬奥会开幕式也一定非常精彩。听到外国人热忱的赞美与期待,我由衷地感到骄傲和自豪。从2008年到2022年,作为我国在两个百年历史节点举办的国际性大型赛事,北京冬奥会展现了这座双奥之城14年来的发展蜕变,这背后正体现着我国实力和自信的提升。新建的“冰丝带”、“雪如意”、“雪飞天”等场馆不仅兼具艺术美和科技性,还符合绿色低碳的要求,而双奥场馆更是实现了场地的完美转换,首都体育馆从乒乓球场、排球场转换成了冰场,高质量的冰面为各国运动员提供了高规格的运动场地,承担了花滑和短道速滑的14项高热赛事。
本届冬奥会虽然已落下帷幕,但北京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的办奥水平,树立了疫情下“简约、安全、精彩”办奥的模范。于我而言,这份宝贵经历带给我的历练和感动还将陪伴我“一起向未来”。